自動駕駛和AI可謂是當前最熱門的兩大行業。自動駕駛最早用于飛機載貨,其原因是飛機航行所面臨的環境復雜度,比在地面上跑的汽車要低的多。就目前自動駕駛的發展階段而言,隨著車輛對駕駛者注意力需要的減少,高精度地圖中的道路數據和語義對于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越來越重要。而在安全層面,高精地圖的數據量越豐富、更新越及時,意味著自動駕駛車也越安全。
而伴隨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褪去之際,取而代之以AI為主的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2018年,人工智能將是商業應用的關鍵年份,尤其谷歌、微軟、以及BAT等科技巨頭通過并購以及開源AI技術等來打造各自的AI生態圈,并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AI+高精地圖,才能讓自動駕駛快速落地
在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看來,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張完整的高精地圖:“做高精度地圖,絕對是AI能力和地圖能力的一個綜合體現!但是它首先是一張地圖,AI是為它服務的。如果我們沒有AI對圖象識別支持的,要想實現大規模的量產是很困難的事情。”
不同于BAT等互聯網大佬的多元化發展,寬凳科技創立之初就目標明確:不做車、不做自動駕駛、也不做車聯網操作系統,只專注于高精地圖的研發,目前已經將AI與高精地圖的匹配做到了極致,是國內僅有的具有綜合AI+地圖能力的科技公司。
寬凳科技在高精地圖的采集過程中將AI充分運用到了車線識別、特征點提取、構建車道的網絡拓撲以及制作各種地物(人行橫道、標線、交通標志)等。目前,寬凳科技的地圖分析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基本上不需要人為去完成地圖的標記、同步等工作。
通過AI進行圖像識別只是第一步,而此后需要將獲取的二維地圖轉化為三維地圖,進而制作成一張完整的路網,從而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精確制導服務。但是這項工作要求非常高,例如如何將多次測量的結果組合起來,能夠與三維空間的測量結果對上,又或者在不同時間段內測量結果要能夠完整對上,都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與行業知識。劉駿表示:“這項工作從業者需要具備專業的測量技術和地圖繪制技術,而這樣的人才在國內不足100人,但是寬凳科技就幾乎占了一半兒。”
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曾先后擔任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兼全球工程技術總監、人民搜索首席科學家、百度公司副總裁等重要管理職位。在百度外賣任職期間就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外賣平臺是發展趨勢。
寬凳科技已經集結了最前沿的AI和高精地圖的科研人員,主要是來自Google、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以及來自全球頂級名校的技術骨干,共同組建了專家團隊,為自動駕駛精確制導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今年內推出中國第一張高精地圖,寬凳搶先起跑
劉駿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指出:“精度在20厘米以內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地圖。現在市面上很多地圖,雖然叫高精度地圖,但其高精度的含義只是精度比傳統地圖高一些。寬凳科技將在今年內推出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地圖,為自動駕駛精確制導。”
據悉,寬凳科技采用了重視覺的采集方式,組建了專業的地圖測繪團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了高端的采集設備,保證了第一張圖建圖過程中的數據采集質量。同時,寬凳科技還組建了人數眾多的內業團隊,通過自動的和人工的質檢,保證了地圖要素的豐富度、準確度,以及地圖產品的質量。
制作地圖只是完成了10%的工作,另外90%的實力競爭是在數據迭代更新上,第一張地圖數據采集、構建的問題解決之后,還需要實時更新。目前很多新車都集成了全景影像,寬凳科技已經與多家汽車廠商達成合作,可以通過調用車上的攝像頭,時實拍取行駛過程中的路況。未來,每一輛車都有可能成為地圖實時更新的數據終端,直接用圖像收集信息,利用云端平臺實時快速更新。無論是收集數據的速度,還是地圖更新速度都提升了好幾個量級。
高精地圖有個很高的技術門檻和難度,競爭關鍵在于更新的速度,拓展市場份額的關鍵就在于精確。在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寬凳科技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在于快速擴張規模,實現技術落地。目前,寬凳科技已經開始啟動“百城百萬計劃”, 即在1年內完成100個城市,100萬公里道路的地圖繪制,為自動駕駛的快速落地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