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BJ)40 Plus媒體品鑒日在京舉行。這是自2013年北京(BJ)40在水立方上市以來,北京品牌面向民用市場的三個主力車型的第10個款型。從現場媒體的反應來看,這款車充分展現了北汽在越野車領域的自信,北汽越野車“已入佳境”、“取得成功”。
說北汽越野車的成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當我們在討論中國品牌集體上攻的時候,北京越野車是最好的案例之一。北京越野世家已經成為中國越野精神的最佳詮釋,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隨著《戰狼2》的熱映、國家領導人兩次閱兵而達到中國品牌的最高水平。
如果不講情懷,衡量一個品牌,比銷量絕對數字更關鍵的是排名。2017年,北京(BJ)品牌全年銷售4.5萬臺,BJ40連續十個月雄踞中國品牌越野車銷量榜首,市場份額達到31%。而如果不講排名,講溢價,會發現北京越野車的產品售價其實早就突破了10萬甚至15萬的中國品牌天花板。北京(BJ)40售價13萬到18萬,北京(BJ)80更是達到30萬左右。這些都建立在專業越野這個看似小眾的市場。要知道,小眾的總會更挑剔,因小眾而專業,因專業而更難贏得。更何況,在這風起云涌的智能化時代,小眾即大眾。
可以說,無論從市占率、價格等客觀數字還是從美譽度等主觀評價上看,北京越野車都是中國自主品牌向上的典范。從第一款車上市到現在,北汽用了5年時間,擦亮了越野世家的金字招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中國做自主品牌,必然要克服很多困難,第一難是品牌的建立。讓客戶想買高端車想的就是奔馳,想起越野就是北汽,這背后既需要包括研發、生產、銷售等在內的整個體系的支撐,更需要一種精神,甚至是一種近似偏執的堅持。
品牌首先要靠產品說話,產品并不是憑空而來。北京越野車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北京汽車工業在越野車領域50多年的積累。從北京212開始到勇士軍車,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縣團級,幾代人抹不去的品牌記憶,北汽不用講故事。就像北汽集團掌門人徐和誼在BJ80上市發布會上所說,中國搞越野車就是北汽,不用講別的。沉淀積累、軍工品質,這是北汽越野車成功的先天條件,也是徐和誼的底氣。站在50多年的基礎上,北京越野車得到了消費者的極大認可,家族設計理念、硬派外觀風格、杰出的越野性能、軍工級的產品品質,北京越野車已經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基因,以此構筑起強大的品牌認同。
北京越野車的成功還得益于北汽對“差異化”戰略的堅守。BJ40的最初亮相是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市是在2013年。這既是數年磨一劍的執著精神,也是“緊燒火、慢揭鍋”的戰略堅守與忍耐。打造“第一殺手锏”,這些話不僅僅是說說而已。在國有企業,把某個品牌說成“第一”,也不是那么簡單。戰略是資源的分配,有分配就有先后和取舍。北汽不僅投資建設了專業的越野車生產基地,還組建了專門的越野車研究院。這些都是真金白銀,讓市場看到北汽在越野車的“真干”。而徐和誼對越野車的“偏愛”也是有目共睹,凡是越野車的重要上市活動,他幾乎是每請必到。
從讀懂消費者到產品定位,從研發生產到獨特的營銷理念,北京越野車的成功,也為北汽自主的整體成功積累了寶貴經驗。北汽越野的成功像一個清晰的路標,指出北汽自主品牌的向上通路。近幾年,消費升級的大潮帶給北汽極佳的歷史性機遇,北汽自主品牌包括北京越野車也將進入更大的收獲期。可以想見,擺在北汽面前的,遠不止越野車細分市場第一這個“小目標”。由小眾而大眾,這是中國人消費年輕化與品位化帶來的時代紅利。而由北京越野車帶來的品牌提升,也將為整個北汽自主的向上突破注入強大的動力。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等到北汽自主全方位發展時,大家肯定會想起2013年12月28日,在水立方唱搖滾的崔健與徐和誼身上的軍綠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