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在近期的一次媒體見面會上所說的。

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
劉駿,前百度外賣董事長,百度公司副總裁。劉駿在擔任百度LBS事業部總經理時,傳言曾把百度地圖市場份額做到70%。更早之前,他還是Google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兼全球工程技術總監。告別百度后,劉駿利用在地圖方面的豐富經驗創辦了寬凳科技,并且在明確戰略布局:不做車、不做自動駕駛、也不做車聯網操作系統,只專注于高精地圖的研發。
國內第一張高精地圖,寬凳勢在必得
“高精地圖到底是什么?使用高精地圖的意義在哪?”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簡單說來就是一個自動駕駛車輛有高精地圖,或沒有高精地圖,就像人受過教育和沒有受過教育一樣。例如動物會做條件反射,遇到障礙會避一下,高精度地圖相當于自動駕駛車輛的“大腦”在高精地圖的指導下,整個自動駕駛的體驗才會很好。

但是在劉駿看來,現在很多市面上的地圖,雖然也叫高精度地圖,但是精度只比傳統地圖要高一些。劉駿指出:“只有精度在20厘米以內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地圖,現在能拿出來量產成型的高精地圖我認為還沒有。”

據悉,寬凳已經基本完成多個城市的道路采集,接下來就是快速擴張,將全國的主要干道測繪一遍,并且隨著測繪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成熟,速度會越來越快。
AI能力+地圖能力才能讓自動駕駛快速落地
劉駿認為,“做高精度地圖,絕對是AI能力和地圖能力的一個綜合體現!但是它首先是一張地圖,AI是為它服務的,我們的高精地圖在采集過程中就充分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在地圖采集過程中,人工智能系統需要完成車線識別、特征點提取、構建車道的網絡拓撲以及制作各種地物(人行橫道、標線、交通標志)等等。目前,寬凳科技的地圖分析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基本上不需要靠人力再去完成地圖的標記、同步等工作。


繪制第一張地圖只是完成了前期10%的工作,另外90%的實力競爭是在數據迭代更新上。同時劉駿也強調,“做好前期10%的基礎工作并不輕松,要保證地圖質量與精準度,還要建立完備的質量保障體系,保證高精地圖‘高質量、高精度、高產出’,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既要花精力“做出第一張超高精地圖”,又要保證后期數據能夠快速、準確的實時更新,在劉駿眼中,目前唯一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的方案就是用“中國方案”生成中國高精地圖,即“純視覺+眾包”的模式。

純視覺是指通過龐大的數據量可以換取高精度,由同一角度快速連拍多張照片,形成大量數據,再運用自主研發的圖像識別處理算法,快速處理大量的數據影像。
所謂眾包,簡單說起來相當于利用量產車把測繪任務承包出去,再通過云端技術上傳到數據庫,使得每一輛車都成為了采集者和收獲者。
既然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人類為之努力的方向,那么高精地圖就無疑會是幫助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關鍵,棋子有了,就差棋盤了!誰能最先將高精地圖“量產”,誰也許就獲得了未來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