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增多,并不是本田和豐田等幾款車的獨有現象,而是在特定的工況和使用條件下所有汽車都會出現的常態。
近日,豐田汽車在中國銷售的多款車型陷入“機油門”事件。有關豐田旗下車型“機油增多、機油乳化”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在這之前,本田也出現過相同的問題。那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真的那么嚴重嗎?筆者采訪了馳加、嘉實多的技術專家,解密機油增多乳化。
機油增多 特殊條件下的“常態”
機油增多,并不是本田和豐田等幾款車的獨有現象,而是在特定的工況和使用條件下所有汽車都會出現的常態。
從設計角度看,雖然發動機在設計時,已經在活塞上通過活塞環最大程度的避免燃燒室和曲軸箱之間產生物質關聯,但仍不可避免的是,發動機在工作時,依舊會有部分可燃混合氣體和燃燒產物,經過活塞環由氣缸竄入到曲軸箱內。
燃燒產物包括廢氣、水汽、不充分燃燒的油氣等等,它和可燃氣都屬于高溫氣體。當這些高溫氣體通過活塞環間隙進入到曲軸箱后,尤其是在冷機狀態下,曲軸箱與燃燒室的溫度差會導致高溫氣體的部分凝結。而發動機在高溫下運行時,還會有部分液態的燃油直接漏入曲軸箱內,使機油混合。
而對于采用渦輪增壓氣缸內直噴技術的發動機而言,更大的缸內壓力以及直接噴入氣缸內部的霧化燃油,在低溫冷機狀態下,燃油的液化會更嚴重,出現氣缸掛壁現象會更頻繁。尤其是采用斜置噴嘴的發動機,氣缸掛壁的區域會更集中。這樣一來,渦輪增壓的直噴動力車型的液態燃油直接竄入到曲軸箱的頻率會比普通的自然吸氣會比進氣道噴射的車型嚴重得多。
可以明確的是,那些多出來的機油成分主要是兩個來源——水蒸汽和汽油。如果這些水汽和汽油長時間的和機油在曲軸箱內混合,就會導致機油的加速變質以及機件的腐蝕。
而為解決曲軸箱竄氣的問題,發動機上都配備了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過發動機運轉時的真空效應,把曲軸箱多余的竄氣再度引入到進氣道,然后進入到燃燒室內二次燃燒。
與此同時,發動機在進入到正常的熱機狀態之后,隨著機油溫度的上升,原本在冷機狀態下已經融入到機油中的水和燃油,又會再度被加熱氣化隨著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被抽出,回到氣缸內再度燃燒,繼而讓機油再度回到正常的狀態。
回到機油增多的原因上,從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的工作原理來看,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的設計不太合理,導致了曲軸箱竄氣不能夠很好的被排出;二是就是發動機的熱機邏輯過于平和,導致發動機難以快速的達到熱機溫度;三是車主的使用工況長時間的集中在超短途的冷機工作模式下,使得發動機長時間不能工作在正常的溫度下,日積月累導致的機油增多。
綜上,車主經常短途駕駛,車輛發動機處于冷機工況,是所有車型機油增多的必然原因。
機油乳化同樣不可避免
乳化是由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經過強烈的攪拌后形成乳狀液的過程,就機油乳化現象而言,這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為機油和水。與發動機積碳一樣,機油乳化同樣不可避免,只不過,因多方面原因,機油乳化的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對于大多數車主而言,通過機油加注口密封蓋是發現機油乳化現象最為方便的途徑。在加注口密封蓋內側附有的那層白色泡沫狀液體從狀態來看,幾乎就能斷定是異常現象。有時,這些白色泡沫狀液體也會附著在機油尺上。那么,機油乳化是怎么出現的呢?
首先,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熱會致使潤滑系統中的機油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蒸發,借助曲軸箱通風系統,潤滑系統中的那些極其細微的機油油滴可以順著通氣腔穿過缸體、缸蓋進入氣門室。此時,已經具備了機油乳化的大部分條件,接下來是水的來源以及混合過程。
在低溫環境下,發動機工作時(發動機未達到正常工作溫度時),由于氣缸蓋罩蓋溫度不能很快升高,在溫差的作用下,氣缸蓋罩蓋內易出現水凝結現象(該現象與窗戶上的“哈氣”現象類似),其與機油油滴進行混合后,在發動機機油加注口、氣缸蓋罩蓋處便形成了乳化后的白色泡沫。
形成的白色泡沫并不會因此作罷,它還會引發新的問題,包括進一步導致機油的乳化現象以及氣缸內混合氣燃燒質量變差等。
如果在內置油氣分離器部位(氣門室內)就已經形成了白色泡沫,那么,順著氣流流動的方向,在PCV閥打開后(PCV閥是曲軸箱通風系統的控制元件),白色泡沫也會隨之進入到外置油氣分離器(旋風式油氣分離器)內,經其處理,氣體和液體分離(氣體送入氣缸燃燒,液體回流到油底殼),白色泡沫中的水也會被分離出來,按照正常的順序,機油將摻雜著水流回到油底殼并進入到潤滑系統中,機油質量因此受到影響,然而,進入到這里的水有可能還會以氣態的形式再進入到曲軸箱通風系統之中,這就有可能造成氣門室內更為嚴重的乳化現象,以此循環。
總結:
事實上,機油增多除了這些已經被爆出來的本田、豐田的相關車型以外,所有車型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尤其是在比較寒冷的北方,如果再碰巧加的是含水量更大的酒精汽油的話,這種情況就會更為明顯?梢哉f,機油增多是一件所有車型都會出現的現象,大可不必過于擔心。如果實在放心不下的話,偶爾出去跑跑高速,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順便還能清理下氣缸的積碳。
機油乳化也同樣不可避免,只不過,機油乳化的程度各有不同而已,在低溫環境下更容易出現。另外,機油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環,機油的質量也關乎到機油是否易出現乳化現象。機油口出現的乳化現象如果不是快速的大量堆積的話,那么也同樣是可以隨發動機的溫度上升而消失?梢哉f,相比于氣缸積碳和機油長時間的攪活在一起形成的油泥,機油乳化也真的不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