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系車陷入了“機油門”,最近關于機油乳化、機油增多的議論聲很高,甚至出現了一些炒作的行為,也引來了不少車主的擔憂。拿什么來判斷機油乳化和機油增多?又是什么造成了此類現象的出現?機油乳化、機油增多究竟會不會影響汽車的性能?
是什么導致了機油增多?
實際上,機油增多并不是日系車的“專利”,而是在特定的工況和使用條件下所有汽車都會出現的常態,而機油增多也是由很多不同的原因導致的。
先從技術原理上來看,在汽車運行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機油增多的現象。
一是行業內所有的發動機為了節省所有不必要的油耗,都會減少活塞環,尤其降低活塞環的張緊力,在這種情況下,它沒有辦法把這層油膜刮回去的時候,就造成了機油增多的問題。二是燃燒不完全,會導致濕壁的現象。
發動機在工作時,會有部分可燃混合氣和燃燒產物,包括廢氣、水汽、不充分燃燒的油氣等,它們都是高溫氣體。當這些高溫氣體通過活塞環間隙進入到曲軸箱后,尤其是在冷機狀態下,曲軸箱與燃燒室的溫度差會導致高溫氣體的部分凝結。而發動機在低溫下運行時,還會有部分液態的燃油直接漏入曲軸箱內和機油混合,這些多余成分長時間的和機油在曲軸箱內混合,必然會導致機油加速變質以及機件的腐蝕。機油規格不會因為混入了少量的水分或汽油而迅速變質,但當前所有的汽車多多少少都會有少量汽油和水分混入其中。因而,從理論上講,所有的直噴機都會產生機油增多現象。
從上述技術原理來看,機油增多還與用車環境和習慣相關,尤其是氣溫。在冬天低溫情況下,若發動機在未充分熱車情況下運行,部分未燃燒的汽油蒸汽會溶解到機油內,這是所有發動機都存在的正常物理現象。而當發動機進入正常工作溫度后,油氣分離器會將混入機油中的汽油分離出來再次燃燒,機油量就恢復正常了。
為了盡可能避免上述現象發生,需要把這些曲軸箱竄氣對外排除,但直接排放會導致大氣污染同時也會浪費掉不少的燃油。所以,發動機上都配備了強制式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過發動機運轉時的真空效應,把曲軸箱多余的竄氣再度引入到進氣道,然后進入到燃燒室內二次燃燒。多余的氣體通過 PCV (曲軸箱強制通風)再次進入氣缸內被燃燒掉,機油量就會隨之回復到原來的水平。
如何判斷機油是否是運轉過程中增多的?一位行業專家表示,消費者需要在換機油時或中途檢查機油液位時,拍照確認當時的標記,然后行駛1000公里左右后,再檢查液位標記,看否有變化,并拍照記錄確認比較。如果沒有變化或變化值極小,均屬正常。如果是4S店檢查,應在機油尺機油加注口加貼封條標記,以驗證數據的可靠性。
除了運轉過程中造成機油增多的現象,機油液面上升的原因還有以下其他幾個方面:一是發動機工廠以F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會有一定的公差。實際注入機油時有超過F線的情況,若未超過F線25mm,則仍在規定范圍內。二是在車輛保養更換機油時,也有可能超過機油液面F線。三是機油液面高度測量時,液面高度會受測量時地面的傾斜度、發動機溫度(油溫越高,機油膨脹率越大)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差異。
機油增多確實會使潤滑效果下降、機油稀釋、PVC通道堵塞等情況發生,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工作和正常駕駛。在對機油量進行確認時,由于地面平整度,機油溫度(溫度越高,機油膨脹率越大)等因素都會對測量產生影響,因此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很關鍵:要確保車輛停在平穩的路面上,提高油位檢測的準確度。熄滅發動機,等 5-10 分鐘左右,讓發動機冷卻下來,也讓停留在發動機上部的機油充分流入油底殼。取出機油尺擦凈,再重新插入尺孔中,靜等幾秒取出,觀察機油尺上油痕位置。如果機油液面均未超過F線25mm,則屬于標準范圍內,非品質問題。因為冬季氣溫較低,且疫情導致大多數車主宅在家里,即使出門也是短途為主,很多車主都是發動機未充分熱車情況下運行。如液面超過F線25mm,則需進店進一步檢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豐田汽車接到的所有車主反饋案例中,還沒有出現涉及品質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機油乳化?
據了解,關于機油乳化的問題比較復雜,一定比例的水,可以造成機油乳化,乙醇也可以造成機油乳化。第一種情況,如果打開機油蓋,發現氣門室內機油顏色變淡、渾濁不清,同時應觀察冷卻液液位,如果下降明顯,或在保養時排出的機油有可視乳化現象,機油里摻水的比例一定非常高,機油液位的增高,將遠不是兩厘米的問題。出現這類問題,發動機應是存在嚴重問題,必須馬上做檢查,大概率事件是發動機缸墊密封存在問題。另一種情況是機油蓋上有少量奶油狀物質,這個問題大多與地域有關,在寒冷地域的寒冷季節,所有品牌50%以上的車多少都會有。另外,機油蓋否擰緊,關系也非常大,發動機熄火冷卻時,空氣會進入凸輪軸所在的氣門室,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造成機油蓋少量乳化,也屬于正常情況,不必要過分擔心。假如出現第一種情況,應立即通知經銷店售后進行檢查。
如何盤點機油出現了乳化的情況?機油蓋超過50%內表面附著明顯的白色泡沫;機油尺底部附著的機油明顯變渾濁,成奶狀液體;缸蓋罩超過50%內表面附著明顯的白色泡沫;冷卻水壺內冷卻液明顯泛白,變渾濁。
不過,當前出現的乳化案例中,都是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一般現象,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潤滑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乳化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發動機反復的在無法充分暖機(水溫在80度以下)的狀態(低速短距離,氣溫10度/30分鐘)下使用時,發動機內的少量的結露水不能蒸發,且混入到發動機機油里。另一方面,在機油加注蓋內側等部位會有乳化現象的發生。車輛中高速行駛后發動機充分暖機,隨著發動機機油溫度的上升,混入到發動機機油中的少量水分蒸發后,乳化現象就會消失。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混動車型低速短距離行駛時有可能出現,混動車型的汽油發動機間歇性工作,在未充分暖機之前就停止的時候,在機油加注蓋內內側結露的水分不能完全揮發,局部出現了白色乳化現象,經發動機連續工作,發動機機油溫度上升后,這種現象就會消失,這也屬于正常現象。此外,汽油發動機在低速短距離行駛時,不能充分暖機的狀態下也會發生該現象。隨著車輛高速行駛后,發動機連續工作并充分暖機,機油溫度上升,混入到發動機機油中的少量水分蒸發后,乳化現象就自然消失了。
也就是說,如果不涉及品質問題,一般情況下出現的機油增多和乳化現象不用擔憂,只需要車主在日常保養上進行注意,養成良好的用車習慣。比如,盡量做到減少寒冷天氣冷啟動車輛的次數,適當增加熱車時間,增加日常用車中長途或高速的比例,定期啟動車輛,一般來說每隔15天需要啟動一下車輛,有條件的可以開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