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車市場形勢,已經從人人都可以混飯吃到強者吃肉,弱者連湯都喝不到,這誰都能看出來。
歷經二十年,各大品牌搶灘登陸國內市場,雖有從廣州標致到眾泰等紛紛退出和隕落,但大體上是群雄逐鹿,遍地大王,如今,終于開始分“六國”了。
我不想用一二三四等級來劃分,但將眾多品牌分個“段位”還是合適的。低段位者忙于尋求資金,不被淘汰;中低段位自保不暇,紛紛合縱連橫;中段位者不得不打折銷售,以待天明;中高段位換殼裱新,同時押寶電動,力爭未來一席之地;而高端玩家則在此危急中乘機高歌猛進。
態勢很明顯,而它也適用于新勢力品牌。如此一來,對我們來說,大大的好處是選車難度明顯降低了。那么如何判定誰是目前的高端玩家呢?在我看來,一、可以從銷量數據一眼看出;二、誰還有余力開發新車型。
新車型可以包括換代(不是換殼,有些車型換殼換得人們已經不相信它會換代了),也可以包括油改電(能聯合電池制造商更佳,當然能自產更有資本),還有一個不那么明顯的因素,就是敢于投入市場不那么受關注的產品。
比如MPV。MPV,除了五菱和誰來都要想一想,因為很可能吃力不討好——即便銷量排名很靠前,實際每個月也賣不了幾臺——特別是相對于SUV,用同樣的資金,SUV回報率顯然更高更穩定。
但如果此時某品牌還會推出MPV,那足以說明其財力、實力以及人員和技術儲備能力。這次,我接觸的就是的MPV——嘉際。
由于試駕當天恰遇臺風,所以試駕過程極其短暫,對于這款車我也只是有初步的認知。不過實際上,吉利這次更想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這款MPV的背后——座椅。所以,那就先從座椅說起吧。
畢竟,吉利成立了擁有自主定義、自主開發、自主生產能力的中國智能模塊化座椅技術中心,還建立了中國人樣本大數據,每年采集1000份亞裔乘坐數據,并且融入了首部中國原創的用戶滿意度評價標準“GCPA 101”。
中國智能模塊化座椅技術中心成立于2017年,位于寧波杭州灣,集座椅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擁有骨架、發泡、面套、總裝四大工藝。其擁有的吉利自主開發的實驗室,主要覆蓋靜態安全、噪音檢測、舒適性評價、氣囊靜態點爆、疲勞耐久和尺寸測試等試驗能力。
我相信,實驗室對于絕大多數外人都是枯燥和乏味的,當然,也因為很難理解。而所有的內在不如用表象的外在來體現,理性的數據終究為表象的感性服務的。我們對于座椅的訴求無非幾點:安全、健康、舒適、耐用、有型…
所以下列圖片,所展示的,吉利就想告訴大家,看不看得懂不懂無所謂,如果知道他們很在意座椅,同時在此努力工作,提升質量,這就足夠了。
好吧,這里包括體壓測試、氣囊點爆測試、60℃高溫極限震動挑戰、發泡配方、NVH聲品測試、安全帶固定點強度、頭枕沖擊試驗以及小球回彈試驗等等。座椅對于一款車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使用頻率高,成本占比也不低。更重要的是,無論汽車如何進化,即便內燃機會快速電動化,座椅的地位是不會變的。
接下來,稍微說說嘉際吧,因為接觸它的時間和試駕的距離非常非常有限,所以只能點到為止先。我試駕的是1.8TD+7DCT版本,這套動力系統,諸位也不陌生,其最大功率135千瓦,最大扭矩300牛米。
毫無疑問,以這個價位,嘉際的內飾無論設計還是功能,都可以稱為無敵了。而這種感受,12.3英寸懸浮式觸控屏和1920X720的高清分辨率,并不是全部因素。
到寫這篇文章為止,這個價位以及大小的MPV,從設計上、空間上、駕駛感受上,我還真想不到能與嘉際抗衡的對手。所以,印象相當不錯,可惜對其油耗印象和底盤感受,這次無法獲得答案,待來日吧。但可以稍微提示下,在實際道路駕駛中,可能帶三角窗的A柱需要駕駛者要有所關注。